Event report

February 6, 2022

crQlr Summit Report 1: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多專業方式邁向循環經濟

David Willoughby

Freelance Writer

Taipei

「行動,而不是聲望 」是crQlr Awards背後的理念,其目的不單是認證,而是催化許多致力於循環經濟的多元參與者。在2021年12月的首屆獎項中,評審和獲獎者參加了由五個城市主辦的為期兩天的論壇。crQlr Summit不僅是一個頒獎典禮,還是一個讓在全球循環設計前線工作的人,進行公開回饋和知識交流的舞台。

本報告總結了由FabCafe Taipei主辦的論壇的亮點,主題是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the Circular Economy(多專業方式邁向循環經濟) 。為了轉變傳統經濟的模式,我們需要踏出自己的專業領域,與其他領域的人進行交流。該論壇匯集了來自建築、材料、食品、汽車和旅遊等不同行業的評審和獲獎者。以下為來賓介紹

The judges of crQlr Awards.

crQlr Awards 的評審及獲獎者

2021年crQlr獎由19位永續發展專家和實踐者組成的評審團進行評審。幾位評審參加了crQlr Summit,討論引起他們注意的作品,並向獲獎者提供回饋。出席台灣論壇的評審有:

Tim Wong
Tim是FabCafe Taipei 和Loftwork Taiwan的共同創辦人,也是crQlr Awards的共同主辦人。他擁有哈佛大學設計研究所的建築和城市設計雙碩士學位,曾在亞洲、北美和中東地區從事城市設計專案。

David Benjamin
David是哥倫比亞大學建築、規劃和保護研究所(Columbia Graduate School of Architecture, Planning and Preservation)的副教授。他也是The Living的創辦負責人,為一個獲獎無數的設計工作室,主要在探索生物材料在建築中的新用途並製作原型。

Richard Ekkebus
Richard 是香港置地文華東方酒店的廚藝總監。他是永續美食和道德採購的先驅,他的餐廳Amber除了獲得米其林二星之外,還獲得了永續餐廳獎。

Kelsie Stewart
Kelsie是 FabCafe Global 全球網絡的Chief Community Officer。除了是crQlr Awards的評審和共同主辦人之外,她也在本次論壇中擔任主持人。

2021年crQlr Awards在200多個參賽項目中共有63個獲獎項目。獲獎者參與論壇討論他們在實踐和擴大項目規模時,且目前仍舊面臨的挑戰。代表獲獎者出席台灣論壇的是:

Dr. Noryawati Mulyono, Co-founder and CEO of Biopac

Dr. Noryawati Mulyono, Co-founder and CEO of Biopac

Biopac是一家印尼的中小企業,使用專利技術製造海藻類生物包裝。評審們稱讚其努力改善海藻養殖者的生計,並創造一個循環,使更多的海藻得到培育,吸收更多的碳,然後形成包裝中使用的生物聚合物的材料基礎。Biopac被評審Richard Ekkebus授予Amber Prize,以下為Richard 的評論:

「紅樹林、海藻和海草等沿海生態系統以儲存碳而聞名。通常被稱為「藍碳」生態系統,它們每英畝可以吸收比陸地上的森林多20倍的二氧化碳。海洋吸收了大氣中約30%的二氧化碳,因此海草在吸收碳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海藻也很美味,充滿了鮮味(umami)(我最喜歡的使用的食材之一),同時海藻養殖對其環境沒有負面影響。海藻生長得很快,這個項目呈現我們用海藻來做包裝。」

Linda Ding, Co-founder of INOW

 

INOW是一個教育項目,位於德島的Kamikatsu(上勝)(Tokushima),是日本著名的 「零垃圾 」村。由於沒有中央垃圾處理系統,Kamikatsu(上勝)的居民必須將他們的垃圾分成45個不同的類別進行回收。這種獨特的設置吸引了國際社會對該村的關注,遊客現在有機會親自體驗Kamikatsu(上勝)的系統。INOW被評審David Benjamin授予 Good Life Prize獎,以下為David的評論:

他說:「這個傑出的、不聲張的、激進的項目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樂觀的視角,讓我們看到美好生活的可能性,它超越了我們目前的浪費行為,也超越了漸進的改進方法。循環性是一種生活的方式,就像它是技術或材料一樣。INOW讓我們感受到為解決巨大的氣候變化緊急情況所需的根本性轉變。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窗口,讓我們看到改變我們生活方式所帶來的美妙和吸引人的成效。它也是對 「我們逐漸失去的傳統智慧 」以及傳統的、本土的和鄉土的做法,在邁向循環經濟的過渡期中,必須扮演者重要的角色的深刻提醒。

Taishi Suzuki, Manager of Business Development at Kaiho Industry

日本金澤的Kaiho Industry,因其在全球範圍擴大汽車回收的野心和驅動力,而受到認可。這包括為廢舊汽車零部件制定國際質量標準,以及為來自世界各地的200名學員提供汽車回收的教育。評審David Benjamin授予Re-Work Prize,以下為David的評論:

「這個項目體現了一個必要而美好的想法,循環性和再利用與有意義的勞動和良好的工作是可以共存的。該項目以多種規模運作,同時具有在地性和全球性。此項目緊密連結了當地社區生活方式,以及對全球的影響(世界上有13億輛汽車!且每年有超過100萬輛二手車被出口到發展中國家!)。而且它提供了一個基於再利用和回收,令人信服的新型態全球連結,而不是開採和消費。該項目展示了使循環方法發揮作用所需的一些技術細節,包括國際標準、公司之間的合作以及教育和再培訓,這是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

在本次論壇的前半部分,評審和獲獎者介紹了他們自己的項目以及他們如何應對其產業或地區的永續發展挑戰。這些演講可以在下面的影片中看到全文。下半場則是回饋和討論,其中關鍵的啟示如下:

David:這三個獲獎項目都在做重要的事情,但彼此之間略有不同。這些偉大的模式是是非常令人興奮的。因為我們需要可以不斷被再循環的新材料和新生物材料。不僅如此,因為這些在汽車回收或製造新的生物材料包裝上的創新,我們可以進一步思考新的生活方式和產生的新工作型態。

Richard: 提交的200多份作品中,其中有很多令人難以置信的好想法,所以要選出獲獎者,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我認為每個提交的人都有一個獲勝的項目,我希望能看到更多這樣的項目持續發展並實現。在現有的世界,我們太過於關注於採集資源和製造,而無法真正的在產業中找一個可以更好重新利用和再利用的系統,但透過閱讀所有提交的項目,我感到非常令人欣慰,未來是有希望的。

Tim: 我真的很喜歡今天所有發言者正在致力的廣泛領域的工作。我認為所有人都已經證明自己行業和實踐中的先鋒。然後真的再願意多走一步,不僅僅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在更大的局面下,看到了我們作為整體社會,應該如何一起生活。

Richard: 我向Kaiho Industry的Taishi提出的問題是:汽車的哪個部分是不可回收的?我可以想像,一定有一些部分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我很想聽聽這個部分。

Taishi:在日本,要回收塑料、橡膠、玻璃和汽車座椅是非常困難的。我們可以把材料分開,但沒有材料回收的技術。另外,回收的成本太高,所以在市場上沒有回報的價值。

Richard: 我讀過一篇非常有趣的文章,關於輪胎如何在非洲被回收並用於瀝青道路,這真的很有意義。在道路上行駛的車輪在其生命周期結束後被重新使用到道路本身。所以,也許這就是日本的機會所在?

Taishi:我認為有一些回收技術,比如瀝青,但市場需求容量很小,而報廢輪胎的數量相當多,所以我們需要找到一些其他回收的市場。

David: 在COP26會議上,BMW公司負責永續發展的副總裁說,「我們需要重新思考複合材料」,在過去,我們認為複合材料將是未來的趨勢。它們的性能更高,重量更輕,是一種很出色的材料。但是,聽到複合材料的倡導者之一,像BMW這樣的汽車公司,說我們需要重新思考複合材料,以便允許更多的循環操作,這很吸引人。希望 Taishi,你能提高製造商對於其本身在此循環生態系統中,需要扮演的角色和發揮作用的必要性。

David: 循環性與能源和材料的技術方法一樣,都是關於一種生活方式。我們真的需要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來解決巨大的問題。而這可以是美妙和吸引人的,而不僅僅是一種犧牲。我認為,看到INOW項目如此慷慨地邀請人們加入,實在是令人激動。希望當人們離開這種體驗並回到世界各地的各種不同的住所時,這可以產生倍增效應。

Linda: 謝謝你! 在媒體上,Kamikatsu(上勝)村被描繪成這個永續發展的完美例子,但我們不希望人們認為這是只有我們做的事情,其他人不可能做到。從本質上講,我們使用零廢物這個詞,但這是一個錯誤的說法,因為 “gomi-zero “在日語中是指 「沒有垃圾」。因此,我們的想法是,我們將防止垃圾進入垃圾場。但這實際上並不能阻止我們產生垃圾,因為每個人在村子裡購買的東西仍然來自更大的社會的生產線。因此,我們真正學到的東西之一是如何進行回收。現在,Kamikatsu(上勝)的回收率是80%,我們無法達到額外的20%,因為有很多材料只是為了一次性使用。生產者有責任開始關注他們是如何創造他們的產品的,這些產品的設計基本上是為了被扔掉。

Richard: 在酒店經營中,我們是方便的動物。當我們開始消除一次性塑料製品時,我們發現我們每天使用的很多東西都含有塑料,如濕巾、海綿、保鮮膜、真空袋等等。在消除一次性塑料的過程中,我們基本上回到了過去。我們的祖輩是如何處理這類問題的?例如,你可以回到過去,找到一種老式的海綿,它是100%由植物構成。很多時候,這些產品都是由那些因為被認為是老式而長期停業的公司製造的。基本上,我們已經能夠透過這些小公司創造循環經濟,這些小公司過去曾經掙扎,但因為現在的需求,突然間又興旺起來,因為我們在50年前所做的選擇實際上是正確的事情。

Nory: Biopac不會犧牲消費者的便利和時間。以可重覆使用的包裝為例,人們在購物時必須牢記帶著空包裝。我們的產品更方便,但真正的挑戰是成本問題。我們希望以後能在每個國家至少有一個分銷商,這樣我們就可以批量銷售產品,這樣在運輸成本上更有效率。

Linda: 實際上,我們試圖從你們公司(Biopac)訂購,因為我們也在Kamikatsu(上勝)經營一家零廢棄的咖啡館。我們是一個小企業,所以透過訂購少量的產品,然而成本上是不有效的。而且我認為這也是一個消費者的問題。我們已經習慣了事物的廉價,以至於我們實際上不知道事物的真正價值。系統變化沒有發生,因為沒有要求公司停止生產一次性產品。責任是在個人身上,要成為一個更好的人,所以我們創造了這樣的想法,如果你沒有做到永續發展,你就是問題所在,而不是系統本身。

David: 我們希望政府的標準、法規和激勵措施能夠幫助事物正確定價。例如,如果對廢物或碳排放徵稅或處罰,那麽立即,Nory,你們的產品將是最便宜的。這只是呈現,我們的系統已經設計好了。我的意思是,現在我們的系統並不是中性的。他們的設計在某些情況下是反對循環的。我在COP26會議上聽到,各種企業都要求政府建立標準和法規。他們明白,他們的長期生存需要他們更加循環和更加永續。

Richard: 積極的看,香港正在推動新的立法,使所有的外賣包裝都可以在家裡堆肥。Nory的公司在香港肯定有市場,因為香港是世界外賣食品的首都。人們不常在家裡煮飯,尤其是在疫情期間,外賣的數量明顯增加。看到這項立法被推動,是香港一個非常積極的發展。

Tim: Linda, 我想提出的一件事是,在疫情之前,FabCafe在岐阜縣飛騨做了一個項目,我們把學生帶入農村社區。當我們考慮城市設計時,它不僅僅是從建築的角度出發,還包括與社群的合作。透過將傳統系統與新技術或設計思維重新連接,進行創新。

Linda:我們想在Kamikatsu(上勝)為那些思考永續發展的人建立一個社區空間。在這個空間裡,人們可以來學習,也可以相互聯繫。我們實際上是在疫情病期間開業的,所以我們從來沒有任何從國外入境的客戶,因為日本的邊界已經關閉。只要有可能旅行,我們真的想開始讓更多人聯繫起來,獲得親身體驗,這比透過出版物了解更有影響力。

Tim: 我想和David討論一件事,關於你建立的分析模型。這個模型超越了施工階段,進入了運營階段,也就是建築的占用和使用。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真正看到性能,不僅僅是從建築的角度,而且實際上是從使用者的角度。

David: 我認為這將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我們正在擴大最好的運作方式的規模,先以正確的解析度(resolution)了解數據。如:什麽是航運的碳排放數據?當我們占用建築物時,我們必須使用的數據是什麽?現在有一個極好的概念,叫做材料護照。 給一個建築材料一個獨特的身份,如粱或磚,但它也可以是一個特定的汽車輪胎,紀錄在路上行駛的時間,以及紀錄有的裂縫。若給材料一個身份,那麽我們在重新使用它時,就更容易改變思維方式。這將需要一些數據方法,一方面回歸老年人和傳統文化的智慧,一方面使用新技術來思考擴大規模的挑戰,並作出最佳決定,混合這兩個視角的潛力無窮。

材料在循環經濟中扮演的角色恰好是FabCafe Kyoto主辦的下一場論壇的主題。繼續閱讀下一篇報告,或觀看下面的整個台灣論壇。

想了解更多關於上述項目的資訊嗎?整個台灣論壇,包括演講、回饋和討論,都可以在這裡觀看。

crQlr是一個全球聯盟,支持基於循環經濟的新社會的實踐者和未來創造者。如果您想了解我們的獎項或為您自己的循環項目尋求支持,請在此與我們聯繫

Share

Author

  • David Willoughby

    Freelance Writer

    David thinks and writes about sustainability, technology and culture, and has reported on many of our hackathons, talks and other events. He also works with Japanese companies to help tell their stories to the world.

    David thinks and writes about sustainability, technology and culture, and has reported on many of our hackathons, talks and other events. He also works with Japanese companies to help tell their stories to the world.

Get in touch

Subscribe to FabCafe Global monthly newsletter for more stories in innovation and designs.

Our Services

Building products and services that push innovation for compan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