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nt report

September 28, 2023

當教育作為溫柔且堅韌的網|NCKU x HIDAKUMA 再生設計的立體性

FabCafe Taipei Editorial Team

Taipei

延續2022年我們和國立成功大學・未來智慧工場(Atelier Future)共同打造的實驗計畫——「向未來提案計畫・Future Dynamic Program」,在教學相長,並深入現場的學習氛圍之下,今年度(2023-2024)我們將原為一個學期(九週)的課程延展至三個學期,合作夥伴擴大為整個東亞區域,為學生們的工作小組提供更廣泛的學習可能。

未來智慧工場身為成功大學校園內的倡議者,去年和 Loftwork 合作時,彼此都很強調「橫向學習」(Peer To Peer Learning)的概念,意味著引導學生們在執行專案的過程中,不僅個人成就感,也要積極地給予團隊回饋,達到良好的共創關係。然而在第二年的合作中,未來智慧工場的執行長蔡妤珮(Leslie)和 Loftwork 團隊的 黃駿賢 (Tim) 又是如何看待今年的目標呢?

Leslie(Atelier Future)|第二年的合作,更會想要回歸到初心,透過 Loftwork 擅長的「共同發想」,我們試圖帶領參與者找到各自真正的興趣所在。希望 Atelier Future 能成為一個平台,讓大家能夠去做原先環境不允許他們嘗試的事情。

Tim(Loftwork)|有了去年的經驗,今年度我希望我們能成為溝通的橋樑,淡化所謂的教學者和學習者的區別,讓彼此都能在過程中保持學習的意欲,並且有所收穫。

Leslie(Atelier Future)開辦這個專案後,我們一直都保持在學習的狀態中,包括企劃能力、專案管理等等。因為身處於學校體制,經常會落入「報名人數」的數字窠臼,但今年我們更能專注於內容,希望和學生一起去開闢新的路徑。

「我們就像是在培育種子,而種子們終究會長大,我相信就算課程結束,他們各自的生命力依然會持續成長。」Tim有感而發地說。

Leslie(Atelier Future)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被賦予很多庶務型的角色,彷彿 NPC 的設定,導致我們的思想容易被限制、僵化。但 Future Dynamic 的特點是,你會突然被丟到一個不熟悉的環境,在你還摸不清頭緒的時候,你已經在路上了。

Tim(Loftwork))|去年只有九週的時間,這次我們延展到三個學期,我想一定可以帶大家更具備系統性的體驗。不只是「扮演」預設角色,甚至要在過程中拓展自己尚未被開發的潛在角色和特質。

以往我們習慣先設定好目標再執行計畫,但在今年度的 Future Dynamic,我們鼓勵參與者花 80% 的時間自由探索、迷惘、瞎晃,因為在與人交談、互動的過程中,參與者彼此會去轉換競爭、合作的關係,更會發現答案不只一種,而最後的 20% 才用來收斂、修正。

首先我們與 Hidakuma 團隊合作,組織了為期五週的 「再生設計工作營(Regenerative Design Studio)」 。該計畫旨在重新思考設計師在改善木材製造供應鏈中所扮演的角色。對於學生來說,能夠重新認識「森林」,而不是只把木材當作一種材料,無疑是個獨特且難得的機會。作為一項設計挑戰,我們希望學生提供設計方案,解決以下三個問題中的至少一項:

 

-如何減少標準化過程中的材料浪費

-如何更好地利用原木的不同部分來作設計

-從搖籃到搖籃:如何設計後消費者循環

 

作為再生設計工作營的一部份,我們另外邀請了四位關注 ESG 報告的研究人員,討論 Hidakuma、Loftwork(設計創意公司)和 Tobimushi(林業管理公司)之間的公私合營企業,如何逐步調整木材製造供應鏈,並在當地創造新的商業機會。並且 ESG 研究團隊也協助量化了碳儲存的情況,幾乎利用了木材的每個部分,大幅減少了生產過程中的浪費。

許家茵(成大設計中心老師)以往建築系在設計課程時,都會是比較條理分明,流程和框架都很清楚、嚴謹,讓學生們可以很直覺地接收我們想傳達的訊息,或是明確地告訴學生要去解決問題,但我覺得 Hida Camp 最特別的地方,是直接讓學生去「尋找」問題,退遠一點去看事情。

龔柏閔(成大設計中心老師)起初我一直在思考要讓學生「產出」什麼?因為在傳統的建築設計的價值觀裡,通常是為了解決某件事情而開始動作。但在這次 studio 的策劃過程中,讓我深覺社會已經不再是那樣運作的了,所以我們要練習建立結構,打造系統。

Tim(Loftwork)建築不一定是建構在水泥之上,他可能關於環境、人脈以及商業應用等等,所以這次和 Hidakuma 在策劃工作營的時候,最強調的就是放開心胸、打開五感去接觸環境,才能用更開闊的思維去探究所謂的「Solution」。

這次學生雖分為設計小組和ESG小組,各有各的思考模式或切入點,但也正因如此,讓彼此在飛驒當地有了更多激盪。另外加上在出發之前,Hidakuma 的團隊成員也已實際到台灣和學生交流、分享,在彼此對台日的林業有所認識的前提下,除了學生們完成最終的設計挑戰,雙方更建立起一種循環和更深入的關係性。

松山由樹(Hidakuma Team)|這次能夠透過專案而造訪實際造訪台灣,對我有很大的收穫,這次雖然以飛驒為主角,但我想未來也很期待有機會和大家一起深入台灣的森林、自然環境,讓我們的所知能夠繼續翻滾下去。

門井慈子(Hidakuma Team)|我發現參與的學生們,思考的方式都具備著流動性,大家不會拘泥於一個特定的終點,而是在過程中恣意發想,將任務的可能性最大化。這股力量我想也一定能用於台灣國內的林業,希望大家在考慮設計性的同時,也會記得我們與自然共生的緣份。

黒田晃佑(Hidakuma Team)|人們在離開熟悉的地方時,感知會放大,間接也改變了思考的模式。這次雖是台灣的學生們來到飛驒,但未來我認為飛驒的職人們也可以造訪台灣,讓彼此可以共享氣候、環境等差異,並且實際動手去開拓既有的運行方式。

亞洲人的學習一向比較被動,經常被要求要提出解答,卻忽略了過程中延綿的可能性。因為教育的閉鎖,導致我們對於與他人的互動越來越生疏,而在所有的合作關係裡,多講求的是「我們能為對方做什麼?」但若能更理解合作的對象,或許我們會發現沒有所謂的 Giver 或 Taker ,真正的合作更像是一個循環。

在再生設計工作營裡,設計不只是做作品,而是應該透過設計而介入一個社群,走進社會的現場,甚至放下包袱去壯遊,不會直接提升一個人的設計能力,但對於設計者的人格發展絕對會有很大的影響。

王登業(建築系二年級學生)|從台南到日本,原先以為自己是要循線到日本找到答案,但跳脫紙本,開啟了真正的對話以後,才發現很多事情並不會只有一條線,因為過程中又會發展出其他支線,充滿多樣性、立體性。

林承頤(建築系二年級學生)|這個工作營的目的,並不是讓我們去驗證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我們不能像機器人一樣單純地接受指令,而是要用身體去理解設計,這是很新的挑戰。

張家維(Atelier Future SDG Lab研究員)|以往任何專案的ESG報告都會較關注於數據,所以團隊會努力搜集可量化的資訊。在前往飛驒之前,我們團隊的成員其實很有信心,認為自己對於 Hidakuma 的營運狀態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然而,當我們抵達飛驒開始為期十天的實地考察後,我才意識到當地的商業生態系統都遠比我想像中地複雜。為了找到可能性,當地的利益關係者相互合作的景象非常激勵人心,我也想學習將這些運用於ESG的工作中。

葉博允 (Loftwork)|做設計的人,時常我們習慣與筆記本共處,世界裡只有自己,但實際與人產生「互動」的時刻其實是很讓人感動的。而且久了你會發現,關鍵的要素都是一些無關緊要的舉手之勞,但踏出那一步「Baby Step」會誘發一連串意想不到的蝴蝶效應,我想這就是 Hida Camp 的價值所在。

「再生設計工作營(Regenerative Design Studio)」 是為了打破專業領域和日常生活的藩籬而存在的計畫。經過去年的實證,我們認為現在的學生很缺乏社會性的相關練習,因此我們透過跨國的合作,牽起不同背景的人,讓「人」成為專案裡的關鍵。

再生設計工作營為學生和研究人員提供了沈浸於異國的機會,他們不是旁觀者,而是有機會與當地的企業、居民直接互動的關係者。我們希望學生們能夠學會思考設計,不是鳥瞰,而是當你走在街上。感受陽光和森林中的微風時,能將自己的設計作為人與環境的媒介。

Share

Author

  • FabCafe Taipei Editorial Team

    This articles is edited by FabCafe Taipei.

    Please feel free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opinions on this article with us.
    Contact us

    This articles is edited by FabCafe Taipei.

    Please feel free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opinions on this article with us.
    Contact us

Get in touch

Subscribe to FabCafe Global monthly newsletter for more stories in innovation and designs.

Our Services

Building products and services that push innovation for compan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