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nt report

August 18, 2025

Report|《LANdLine Project 在地線》:FabCafe 的新型互動展覽實驗

FabCafe Taipei Editorial Team

一場從 FabCafe 出發的城市探索實驗

互動,從來不只發生在螢幕上。

FabCafe Taipei 長期嘗試各種互動展示形式,從 XR、AR,到結合數位製造技術的裝置創作。我們相信「互動」並不只有螢幕上的指令回應,它也可以是與空間、與角色、與一座城市的對話過程

《LANdLine Project 在地線》是我們首次挑戰結合語音引導、虛擬角色與 AI 輔助建構與討論腳本邏輯的展覽實驗。從傳統的「地圖導航」轉向「心理導航」,我們打造了一種從「心情」出發、透過對話展開的探索體驗。

2025 年,是 FabCafe Taipei 搬進西門的第二年、也是我們成立的第 12 年。在這座歷史與創新交錯的街區裡,我們每天與各地的創作者、學生、旅人和在地居民相遇。這些多元的相遇,讓我們開始思考:「如果 FabCafe 是城市裡的一個感官節點,能不能也成為啟動城市探索的「觸媒」?」

《LANdLine Project 在地線》就是這樣一場實驗。
我們想邀請大家,暫時放下制式的行程與地圖,用一通電話、一次對話,重新感受城市的氣味與節奏。


這次的展覽體驗不是從一張地圖開始,而是從一通電話。
我們選擇以「傳統電話」作為媒介——它節奏緩慢、操作直覺,帶著一種等待與傾聽的氛圍,也讓人聯想到「打給朋友問路」的親切感。你不知道接起來會聽到什麼,這正是探索的起點。

而在電話那端,等你的是一隻虛擬的貓——Milo。
牠靈巧、好奇,有點調皮,是我們設計出來的城市嚮導角色。牠會以中、英、日、泰四種語言與你互動,問你幾個簡單的問題,像是今天的心情、偏好的氛圍,接著推薦一個屬於你此刻狀態的地點。

整體互動邏輯由我們與 AI 一起設計與進化。
我們運用語境運算(Language Context Processing)協助編排每一段問答的邏輯路徑,並讓 Milo 能夠根據使用者的選擇與語言,在聲音語調上呈現出不同的角色表現——不只是翻譯,而是真正多語且具情感的體驗。

展覽裝置則整合了語音引導、NFC 感應、即時影像投影與實體電話,打造出這場從「對話」開始的城市探索旅程。


我們發現,無論是第一次來 FabCafe 的遊客,還是熟悉這個空間的常客,都很容易被這台復古電話吸引。有人會左顧右盼地說「真的能打嗎?」,有人則立刻興奮地拿起聽筒,開始體驗,也有人試圖和Milo自拍合照。

觀眾與 Milo 的對話,帶著一種遊戲感,但又不只是遊戲。回答問題的過程讓人稍微停下來想一想:「我今天的心情是什麼?」「我現在需要一份療癒食物,還是想要探險?」這些答案不只是按鍵的輸入,也是一次小小的自我覺察。

體驗結束後,觀眾會收到一個來自 Milo 腦海中浮現的推薦地點,然後將手機靠近貓腳印感應區,取得一張專屬地圖與資訊。許多人在體驗後忍不住想再玩一次,也有三五好友互相比對Milo 推薦的結果,這些地點都是經由 FabCafe 團隊與在地夥伴共同推薦精選,既有個人化風格也帶有社群共同記憶的氣味。


《LANdLine Project 在地線》的製作過程,是一場由四位成員共同展開、橫跨技術、設計與策展的合作實驗。我們來自不同的專業背景,卻有一個共同的出發點──思考:「如果 FabCafe 是城市中的一個感官節點,能不能也成為一個能啟動城市探索的『觸媒』?」「什麼樣的互動體驗,可以重構我們認識城市的方式?」

專案初期,我們進行了多次討論,一起決定哪些角落與記憶值得推薦給體驗者。有成員擅長腳本與內容設計,有人負責塑造虛擬角色 Milo 的動畫風格與視覺動態,也有人專注於技術串接,讓語音互動與感應裝置的體驗能夠自然流暢。

專案節奏快速,但我們仍保留了許多反覆共創的討論時間。從語句節奏、角色語氣,到聲音與動畫的對應節奏,來自曼谷的成員也讓Milo能多使用一種語言。團隊一起細調每個細節,讓 Milo 在四種語言(中、英、日、泰)中的聲線與表現方式能在語速、語調與情感表現上儘量接近各語言文化特性。這些設定,都來自反覆模擬與測試。

我們結合過去累積的互動展示經驗,以及突飛猛進的 AI 工具,完成了展覽系統的開發與現場部署。每一次的修正與突破,都是彼此腦力激盪的成果。對我們來說,這不只是一個技術實驗,更是一場用語音與城市對話的創意嘗試。


這次展覽只是《LANdLine Project 在地線》的起點。

從西城出發,我們相信,這個計劃具有被帶到各種不同的城市與場域中的潛力──不論是文化活動、藝術節、社區導覽、甚至地方創生計畫,只要有故事、有巷弄、有居民的記憶,就能與 LANdLine 的互動機制與設計產生連結。

未來,我們希望持續進化這套系統的體驗方式。例如:讓角色 Milo 能夠更靈活地理解使用者的語意、讓語音對話更自然貼近人際溝通、或者結合實體導覽與遊戲機制,讓探索的旅程不只是在裝置前結束,而是引導觀眾親身走進街區的紋理與節奏。

我們也期待,這個展覽可以作為一種互動敘事的模板,啟發更多結合創意與科技的城市實驗發生。未來的 LANdLine,會長出什麼樣的樣貌?我們並不打算預設答案。因為每一個城市、每一群人、每一段巷弄,都會給出新的回應。

Author

  • FabCafe Taipei Editorial Team

    This articles is edited by FabCafe Taipei.

    Please feel free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opinions on this article with us.
    Contact us

    This articles is edited by FabCafe Taipei.

    Please feel free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opinions on this article with us.
    Contact us

Get in touch

Subscribe to FabCafe Global monthly newsletter for more stories in innovation and designs.

Our Services

Building products and services that push innovation for compan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