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nt report

January 30, 2024

Future Fusion Foodlab-未來的跨界醃漬實驗室

FabCafe Taipei Editorial Team

FabCafe生物創新探索中,未來食品領域的跨界醃製實驗

在當今環境永續、循環經濟的議題非常受到重視的背景之下,FabCafe特別關注生物創新在永續議題下可以有提供什麼樣的價值,尤其是透過生物技術如何與其他領域結合的方法。因此,我們希望透過各種類型的駐村、工作坊、講座的形式,深入探討食物與種植技術領域的創新、生物科技的發展,以及如何以跨文化的方式進行創新……等等的議題。另外,我們也想了解此領域的相關社群成員,會如何對這個主題產生興趣。

而在正式介紹本次活動內容之前,必須先介紹與FabCafe Tokyo有著長期的合作關係的單位『Bioclub』。Bioclub是一個小型,但是專業的生物實驗空間,建立的目的是讓更多有創意的人學習使用生物技術。他們例行性的舉辦各種活動,例如一個推廣生物材料的工作坊,讓參與者去便利超商購買可樂等含糖飲料,並且用來來培養康普茶箘,進而轉化為可用於製作素皮革的生物材料。或者也有另外一個系列的活動,通過培養味增的細菌來探討如何培養細菌以及進行基因定序的工作。透過社群的實踐和互動,更深入地了解了生物創新的潛力。

企劃的起點,從愛玉工作坊到未來食物實驗室

而這次企劃的開端,是一場在FabCafe Tokyo所舉辦的素食食物文化交流的活動開始的。在這場活動中,由FabCafe Taipei分享如何自己動手製作台灣特有的甜點,愛玉。愛玉在台灣相當受到歡迎,但是在日本卻是非常不常見的一種素食甜點,藉由動手製作愛玉,分享與探討台灣更多以植物為基礎的素食甜點,例如豆花、仙草、芋圓、粉圓……等等。而在工作坊即將結束時,一位名為Kat的創作者過來表達對這個主題很有興趣,因為她對生物結合食物的主題相當有興趣,這也促成了我們之後的合作。

Kat是一位成長於維也納的俄羅斯人,他也有長年居住在東方文化區域的經驗。目前,他是東京Bioclub社群中的一員。雖然他原本是一位從事影像和文化調查的創作者,但在接受生物實驗領域之後,她也開始運用生物實驗的技術探索各種不同的主題。

她創立了一個名為「Fusion future food lab」的專案,旨在探索未來跨界料理的可能性,並通過實驗不同的食材和料理方法,探討食物背後的文化影響力。

我們邀請他來台灣進行一周的研究和工作坊。透過這次企劃,我們希望能夠促進跨文化交流,探索食物與文化之間的聯繫,並啟發更多人對生物實驗和料理的興趣。

探索台灣食物與文化,從發酵到創新

在我們的研究行程中,我們首先踏進了FabCafe Taipei,與台灣的成員進行了一場關於發酵食物的熱烈討論。我們發現,金桔在不同文化中有著不同的聯想。在歐洲,金桔可能被用於製作果醬或甜點,但在台灣,人們更傾向將其視為一種有助於潤喉的草藥。這讓我們意識到,醃製食物在不同文化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接著,我們帶著Kat,在台灣獨有的發酵食物中進行了探索。我們走訪了迪化街,看到了各種中藥材,以及各種醃製的乾貨食品,如梅子和果乾。我們還參觀了茶類博物館和新芳春茶行,了解了各種茶葉的發酵和烘焙過程,以及口味之間的差異。此外,我們也去了超市,探索了只有台灣才有的醃製發酵食品,如豆腐乳、甜酒釀、筍乾和麵筋。我們還前往了台灣的傳統市場,收集了各種可以用於醃製實驗的食材,並品嚐了台灣的發酵食品,如皮蛋豆腐和台式泡菜。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討論了台灣的飲食文化。我們發現,台灣的食物創新是日常所見的,台灣人不因傳統而束縛,他們不斷創造新的飲食文化。例如,珍珠奶茶便是一個最著名的例子。台灣人將原本加在豆花中的粉圓,結合了奶茶,並創造了一種新的飲食方式。另外,像大腸包小腸這樣的傳統點心,在1990年代左右經過包裝創新後,成為了一種更具特色的食品。更不用說,香腸和賭博結合的獨特文化早已成為台灣的傳統。

在Kat來的第一個週末,我們舉辦了一場醃製實驗的工作坊。我們將從市場收集來的各種食材攤在桌上,這些材料包括醃製食物中常見的蔬菜、小黃瓜、香菇等,還有一些季節性的水果如釋迦和蓮霧,令人想像不到醃製後的滋味。

參加工作坊的成員來自不同領域,包括設計教育、農業創新、咖啡種植、社會企業和藝術科技等。有趣的是,還有兩位比較年長的成員,帶著各種關於發酵的故事參與其中。此外,還有來自Bio Creatrs社群的成員,他們致力於將生物科技技術推廣出去。

在活動中,Kat分享了關於醃製發酵食物在不同文化中的故事,如在歐洲,女巫與釀啤酒之間的關係。接著每個人都開始分享自己關於發酵與醃製的故事,例如Monica分享了咖啡豆發酵的過程,台灣的長輩分享了紅糟的故事,另一位成員分享了香港的鹹檸七,而Kat則分享了俄羅斯的kvasŭ酒的製作方法。

在交流討論後,我們開始了醃製實驗。Kat分享了四種最常見的醃製手法:辣漬、鹽漬、糖漬和用醋醃漬,並介紹了各自適合的食材。工作坊的成員們拿出了自己帶來的創意材料,開始進行了各種瘋狂的醃製實驗。有的人將馬告加入金桔做成水果茶,有的人則將鹹魚油條醃漬。

最後,我們將醃漬的食譜記錄在卡片上,為每個實驗品取了特別的名字,如水果茶、恭喜發財、Mushy globe等。這場工作坊讓我們不僅學到了醃製的基本知識和技巧,也體驗了跨領域合作的樂趣,創造了許多獨特的醃製食品。

探索台灣發酵食材,從爆米花開始的風味實驗

在人工調味料普及之前,發酵成為探索特殊味道的一種方式,許多傳統文化的味道都體現在獨特的發酵食品中。在等待醃漬實驗發酵的一週期間,我們利用台灣特色的發酵食品製作各種調味粉和醬料,並添加到爆米花上,進行台灣發酵食物味道的探索與實驗。我們使用了豆腐乳、麵筋、皮蛋、鹹鴨蛋、臭豆腐等各種發酵食材,分別進行絞碎、烘乾、煎炒等處理,與爆米花結合起來。

最後,我們將所有的實驗品展示給FabCafe的咖啡師Yvonne,希望從他的專業角度找出最有趣的發酵味道。Yvonne能夠從爆米花中辨別出微妙的味道,並對豆腐乳爆米花給予了具有潛力的評價。

發酵實驗的終點,開罐試吃,紀錄特殊的風味

在第一次工作坊一週之後,我們再次聚集在FabCafe,準備進行一場讓人期待的開罐試吃活動。

首先,我們將所有的罐子排列在桌上,一起打開來觀察。在檢視了其中一些發霉失敗的罐子後,我們開始討論失敗的原因。我們發現,這些罐子中的食材主要是因為沒有被充分浸泡在液體中而導致發霉。其實,細菌在過甜、過鹹或過酸的環境中很難生存,因此發霉的機會並不高。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各個文化的祖先們會選擇使用發酵來保存食物。隨著大家一起嘗試不同的罐頭,我們變得越來越勇敢,品嚐到了許多有趣的味道組合。我們將這些口味的印象記錄在配有風味輪的小卡上,作為我們實驗的筆記。

Author

  • FabCafe Taipei Editorial Team

    This articles is edited by FabCafe Taipei.

    Please feel free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opinions on this article with us.
    Contact us

    This articles is edited by FabCafe Taipei.

    Please feel free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opinions on this article with us.
    Contact us

Get in touch

Subscribe to FabCafe Global monthly newsletter for more stories in innovation and designs.

Our Services

Building products and services that push innovation for companies